1、文本分析:阿昌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,也是本文的主角。她太普通了,别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。她的粗鄙语言刺耳,行为可鄙;她很迷信,又愚蠢又麻木。但她聪明、热情、乐于助人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凭着淳朴、慷慨、善良、善良的美德,尤其是不识字的她,曾经在《山海经》介绍鲁迅的时候看到了他的执念,意外地买了一本《山海经》送给鲁迅,震惊了鲁迅的一生。
3、在他的长母去世三十年后,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他深深的怀念之情。
4、教学目标:
5、掌握课文中的生词,做到会读会写会用。
6、能够独立发现问题,提出问题,在文章理解中合作解决问题,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。
7、深刻理解作者对阿昌的感情,树立朴素的舞台意识,热爱劳动人民。
8、学习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方法。
9、教学重点:学习鲁迅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作风格,即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。
10、教学难点:理解文章主题。
11、教学方法选择:情景教学法、叙事法、讨论法、练习法灵活运用。采用“读-议-练-说”和“八字四段法”的教学形式
12、学习方法指导:强调预习。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,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,为实现“教是为了不教”而努力。
13、多强调阅读。本文作者是一位文学作家,作品深刻艰深。人们都说《朝花夕拾》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哭过的哭,所以要认真读。另外,语感是语文的生命,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,所以一定要多读。
14、强调积累。丰富的语文积累,包括学习方法积累和基础知识积累。
15、强调自我怀疑、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。
16、课堂组织形式:自主学习、小组交流、互动合作。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。
17、教学媒体:投影,两个片子,一个抄字,一个抄艾青石—— 《大堰河—我的保姆》。
18、授课时数:两节课的第一节课是完成“阅读”和“讨论”部分,第二节课是完成“练习”和“说”部分。
19、参考资料:这节课的资料收集。
20、作者信息:鲁迅生平细节。
21、教学进程:第一环节:创设情境,激情导入。
22、首先,放投影—— 《大堰河—我的保姆》 ,教师朗读。然后,学生听诗后谈感受,从“大堰河是怎样一个人?”“作者对大堰河的感情?”两方面谈。之后,
23、师精当过渡:由大堰河百草园中的长妈妈阿长与《山海经》 ,切题后,板书课题。
24、此环节设置体现两个意识: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学习热情。有感而发,培养学生思维能力,表达能力。
25、学法指导方面,此环节让学生学会从内容,情感方面去评判感受作品。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